2006年8月24日 星期四

[雜文] 利令智昏,鼠目寸光。

又到了補習班瘋狂推銷的季節。從指考結束,補習班的噓寒問暖似乎就沒有停過,無論是電訪或是信函。而他們對我們這群考生的關心次數,更在成績公佈及放榜之後達到了巔峰。

我不喜歡補習班拉人的方式,寄廣告信這一點我還勉強可以接受,畢竟信件要拆要看要撕要燒,決定權都在我。但電話推銷就是強迫性的,由於號碼隱藏,沒有人知道來電者何人,不接,怕漏了重要訊息,而且在鈴聲響起那一刻已經打擾到人了。接了,就代表已經做了走到電話機旁拿起聽筒的動作,並花下交談的時間。一般人可能覺得,接個電話又沒有什麼,我為何小題大作的這麼在意?

理由有三,其一,補習班擅自查詢學生資料這點,我就已經很不滿意了。把學生的地址、電話、年齡等的查出來,就是侵犯到他人隱私,更別說是未經同意的聯絡了。其二,補習班花下大把招生銀子在電訪及傳單上。這些白花花的銀子,皆來自於到補習班求學的學生家中。誠如某補習班高質感的彩色影印廣告紙上所寫的:「這些錢應當花在學生身上才是,為何要打這麼多、這麼大的廣告,請這樣多的工讀生來電訪拉人?」我認同這段話,雖然它出現的地方很矛盾。補習班如果真的可以塑造高國立大學升學率,那麼不用打廣告,學生自然會去,就如建中、北一等名校,她們的出名絕對不是靠打廣告,搶著唸的學生總源源不絕。其三,補習班電訪,按情理也該挑挑時間,在放榜當天及其後幾天緊密推銷,實在沒有人性。沒上想唸校系的失望和落榜的絕望我無法體會,但心情必然是十分難過的。在這期間打電話叫學生參加重考班,無疑是在傷口上灑鹽。至少也該等個一星期,等他們眼中的肥羊心情好一點了再來問候吧?

有哪一間補習班敢保證沒上台清交退三倍學費嗎?我相信沒有,如果跟他們提議,他們應該會回答「唸書還是要靠自己」吧?沒錯,既然考得上考不上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自己身上,又為何一定要去補習?當然補習班也並非沒有優點,對某些學生而言,它確實是一個良好的資源,但卻不是必需性的。如果只有靠補習班才能考上好學校,那麼乾脆把補習列為義務教育的一環,高中職的必修課,如此這般,是否每個學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,台灣人皆擁有高知識水準,創造經濟奇蹟呢?

還是得靠自己吧?

利令智昏,鼠目寸光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